[Freddy Business Note]「形成策略,可以過得更好。」


不久前,
一文中提到一些重點:

自己的「生命故事往往是最好的自我行銷手法。」
在把不眠不休寫的一堆Freddy成份分析」拋棄、
經過臧哥的指點與自我反思,轉而陳述自己的「故事」。
實,這個過程就可以視為之前提過的「Pivot
當內外環境面臨變動時,維持願景目標,但調整策略的一個過程,
「成分」轉化成「故事」就是一種策略的調整。

那「策略」是甚麼?如何形成自己的策略?甚麼是好的策略?

如果想了解管理理論就去選課吧,
今天我們先看看策略可以怎麼應用在自己身上。
先講個例子吧。學期初選了丹琪的學碩合開的「國際企業經營策略」,
我印象很深,老師第一堂課中就問了我下面這些問題:

丹:「你以後想從事什麼行業?」
恩:「嗯……可能是管理顧問之類的工作……
丹:「那你覺得需要做些什麼才可以達成這樣的目標?」
恩:「我想先進研究所訓練關於管理和財務的能力,另外流利的外語文能力也是必備的,
不只是英文,也需要有第二外語……可能放假的時候多去企業實習來學以致用……
丹:「好。各位同學,這就是陳子恩同學的『策略』,我們每個人都有達成自己目標的策略,
同樣的國際企業也是……

所以,用卡通版的方式來說,策略應該是一套程序:

首先確立自己的目標(管理顧問)
其次考量自己擁有應該擁有資源(專業知能和外語能力)
然後將這些資源整合、產出產品或服務(擁有這些能力組合的我)
並將這些產品或服務投入市場來看看表現(投入職場,服務消費者)

用簡易理論整理來說,策略就是一套你自己的理論。

理論本身沒有一定成功或一定失敗,
但一定要有個願景和目標。理論的可行性取決於內外的環境(如自身努力和就業環境)
有沒有配合當初策略制定時所採取的假設
這當中策略的成功因素可以定義為大家比較明白的「Competitive Advantage(CA)」,
而可以維繫長久、
難於被取代的競爭優勢則為「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CA)」,
例如可口可樂就是它的品牌、蘋果是他的研發創新、P&G是他的行銷能力…..等。
當然達成SCA的還需要考慮進入障礙等因素,
大家可以自行翻閱相關書籍和修課。

事實上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有策略,
像是通勤的最短路徑(考量時間金錢舒適程度)
大考前念書計畫(時間章節疲累度)……弄甄試的資料也需要策略

申請五年一貫的時候就弄了一個PPT檔,
一有機會就把在腦中整理過的研究所資料、還有自己的資料放在裡面,
裡面的結構大致上是這樣:




l   研究所分析:
基本資料、
研究重點、
與相近研究所的
兩兩比較。

l   個人分析:
個人資料
(背景、專長、
證照、活動經驗等)


l   綜合分析:
根據研究所的特性和個人分析,某些特點進行配對
形成一個類SWOT分析的表格;同時據此形成相應的讀書計畫。

l   敘事手法:
說個動聽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我自己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整理我的資料,可以把它視為我一種整理資料的策略
雖然盈穎總是擔心我把太多的東西分享出來了,不過架構歸架構,
內容還是取決於自己的巧思和大學四年冒險的經歷,
這一點恐怕每個人都不一樣吧!而且說不定我的策略明天就會Pivot了呢!

我是覺得,已經知道自己未來何去何從的學弟妹,
可以參考這樣的架構分析未來想去的地方
不論是職場還是升學,然後歸納自己欠缺的東西;
還不知道自己該做些甚麼的也可以先整理自己的資料,
然後想想看、問問看長輩老師同儕的意見。
其實各個學校職涯中心應該都有買職涯興趣測驗
這是學生可以好好利用的資源,
有助於找到你適合做、喜歡做的事情。

歸一句:策略不是什麼困難的東西,
是一套思考的流程,能幫助你了解自己、達成目標的好用工具。
企業需要策略,你也需要策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