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dy Living Note]「富有的人生。」



幾個月前和老爸開車去內湖的B&Q買東西,在高速公路的奔馳過程中,
我們聊了很多話題:政治人物、改變國家改變世界、信仰、當老師做研究、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最後,我們聊到甚麼是「富有的人生。」
然後,提到對我而言,記憶逐漸模糊的祖父。
我記得那時老爸是這樣說的:「你阿公啊,這輩子的人生目標似乎就是賺錢。」
為了賺錢而賺錢的人生,最後當長久經營的文具事業出了狀況,公司被奪走了,
頓時失去人生目標的祖父,跑去做股票,慘賠,然後鬱鬱而終。

「人生不應該只剩賺錢。如果沒有更超越世俗的東西,這輩子大概就像那樣了。」

也許老爸忘記了,因為過去好多個場合他都有說這句話呀。
不過我一直到這一兩年才明白他想對我說些甚麼。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目標就是當一個大企業家、或是大公司的高級主管,
賺一堆錢,享受比現在更富有的生活。
那時的日記是這樣寫的:「我要賺到比今天全家人收入總合還要多萬倍的錢。」
然後老爸也對我講過同樣的話。

上大學之後,也許是某種知識分子的自尊作祟,開始完全否定過去這種利益為導向的拜金價值觀,喔喔,M型社會、抗議財富分配不均,所得重分配,基尼係數,羅倫茲曲線……這些詞彙琅琅上口,在一些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大肆的批判這個世界的不公不義。很70年代的作風,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是很「酷」的過程。
否定歸否定,不過,老爸還是跟我說過同樣的話。

這一兩年,慢慢形成想要「兼顧發展與分配」的價值觀。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仍然是個理想,不過,
我也正視了得先把餅做大才能分的現實。
老實說,平常在學校的學習就充分體驗到兼顧兩者的矛盾。
外交系與新聞系的左派思潮、永續發展之類的概念,
商學院和資本主義經濟學教你怎麼把效用和利潤最大化,
不過在衝突之下反而看清楚更多兩邊價值觀的盲點與偏激之處,
也慢慢看到了對立的陣營間達成均衡的曙光: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
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這兩個領域的事務,
前者是資本主義體系內的革命,是一種新興的經濟個體;
後者則是體系內的一種妥協與改革,「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哲學體現。
不過兩個現在都弄的不是非常好:
前者快被資本主義給生吞活剝,後者變成部分大企業避稅的工具。

大概也是從這過程中,我這樣想:「自己弄一個模式來改變些甚麼吧。」
要夠創新才能在市場生存下去、要讓知識分子與窮人一起同工、
要找回台灣曾經擁有、曾經創造出經濟奇蹟的創業家精神。
所以今天有了「Freddy的商業筆記」的誕生,
有了不斷鞭策自己要隨時關注商業動態的重要理由、
有了天天關注社會運動的理由、有了想讓更多人擁有並實踐夢想的動力……
路還很漫長,但至少找到一有空就在這個地方推出MVP的好理由,
慢慢會摸索出該怎麼做,該怎麼從小想法變成大影響,
我期望這個發想,最終有一天變成一個,
能從市場取得資源,又能加倍奉還給社會的模式。
賺錢是個手段,是個讓社會更公平正義的手段。我想讓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人生不應該只剩賺錢。如果沒有更超越世俗的東西,這輩子大概就像那樣了。」
我想我今天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了,這個,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意義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