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分析師:快速分析小米模式 -- 不是只有高 CP 值、飢渴行銷而已

source: http://technews.tw/2015/01/13/csmic2015-lei-jun/

之前策創的期末報告在分析小米,最近台灣一堆科技老人也在瘋雷軍(請把舞台還給年輕人,滿腦子只有產品&空洞口號沒策略的下去吧),乾脆手滑一下來分析小米的商業模式。

(想知道小米怎麼玩行銷的?可以參考《參與感》這本書


很多人注意到小米那些高CP值的產品、備受爭議的飢餓行銷、用網路販售取代實體通路......這些媒體常見的說法,但很少人會把這一切都串起來變成一套系統,或是一組商業模式。商業分析工作中,從「表象」到「辨識商業模式」之間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清楚了解企業的競爭優勢?」

很多人都可以立刻指出「成本」&「速度」是小米的競爭優勢,嗯,它們的確是,但你很快就會發現小米不僅止於推出高 CP 值的硬體產品(因為聯想、華為很快就會做得比你好),更是將「成本」與「速度」貫徹在整個企業營運流程上。你可能會知道:


  • 小米透過社群回應增進開發效率。
  • 小米透過網路銷售削減接觸 end user 所需成本。
  • 小米透過賣硬體來讓大家去用他的軟體(就跟 Apple 一樣)
  • 噢,飢渴行銷耶。

但你可能會不知道的是:
  • 網路銷售:同樣透過網路銷售,可以自行控制出貨量,在零件價格隨時間下滑時一口氣放大出貨&賺取利潤。對了,還可以順便玩玩大家被虐得很開心的飢餓行銷!
  • 生產製造小米每 1~2 年只會推出一款新產品,在確保他每一款必定能大賣的情況下,單位手機的成本可以運用規模經濟來大幅削減。同時,超大手機出貨量也讓供應鏈如大立光、聯發科...等廠商雨露均霑,變成抵禦競爭對手的護城河。
  • 產品開發:為什麼小米可以像 Apple 一樣推出少少款的手機?因為小米一樣擁有自己的軟體系統&平台。在 Samsung 等品牌打機海戰術、狂下廣告費、不斷強調硬體規格提升的同時,小米和 Apple 靠的是複製&更新邊際成本為零的「軟體思維」在做事情:我每更新一次系統,對於消費者而言相當於換了新的一支手機。
  • 軟體思維:硬體再怎麼推,都比不上軟體幾分鐘的更新速度。消費性電子產品 3 個月就會過時,但很顯然地 Apple&小米用軟體思維在重新解讀這件事情:唯有透過軟體,才有辦法擺脫物理上的限制,讓產品獲得無限大的革新速度。

很多人以為小米手機賠錢賣,但其實它的營業利潤率(OPM)可能高達 7%

小米的商業模式還有很多細節可以講,但其實也只有像上面這樣稍微再想深一點,你才知道小米在玩些什麼把戲......並且,可以試著去預測:當小米要繼續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成長時,他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既有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能不能順利複製到海外 or 其他的領域?如果繼續分析下去,不難發現小米現在&未來會碰到的挑戰:

  • 專利侵權的問題:從前端 IC 設計的矽智財(SIP)、到終端的軟體介面&硬體設計,當小米踏出中國國境的那一刻起,很多人都在等著呢。
  • Google 老大:小米還是 Android 陣營的一員,而且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一員,過去在中國境內透過 MIUI、小米商城...的做法 Google 管不著,但現在,相信你也看到《擔心觸怒 Google?傳小米拒絕 Facebook 入股》這則新聞了。偏偏,自由自在地掌控軟體與介面,卻是小米建構競爭優勢的基石。
  • 當網路銷售變成在別人家銷售:小米模式的另一個基石來自於想賣多少就賣多少的自有網路銷售通路。但當他走入全世界時,卻也宣告了至少在短期內得要「寄人籬下」、尋找在各地已成一方之霸的電商&電信商合作。無法隨心所欲控制出貨的同時,又被這些中間商剝一層皮,肯定會壓縮到利潤。

企業要成長的途徑,不脫(1)顧客(地理面、市場區隔)、(2)垂直分工整合,以及(3)產品多角化 or 新產品線這三個面向,當然小米也不例外。

所以當你看到小米走國際化、在短期走得顛頗顛頗的同時,你會馬上猜想到小米會在產品面上做延伸、以重複利用在中國市場的軟硬體競爭優勢,例如最近雷軍來台灣提的「物聯網」、「智慧家庭」就是如此; 而或許當上述的挑戰解決之後,小米模式可以大舉水平複製到其他國家,或者轉個彎,開始併購一些製造商&通路來持續降低成本吧。

以上是針對小米模式的快速分析,或許能協助大家把小米模式看得更仔細一點吧?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