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cted) 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的四個來源


前一陣子,我有在 Facebook 動態上 po 幾個「想拿來寫作的主題清單」,到目前為止大部份都陸續在規劃取材中,其中已經算是整理完成的就是今天要分享的這篇:讓我們來談談股票的投資報酬率吧。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整理自大學時代、選修吳啟銘老師「個人理財」課程時,所抄下來筆記的其中一部分。根據財務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大致將投資股票的預期報酬率(Expected Return)分為四個部分,用來表達「當我拿出錢(P0)來投資某一檔股票時,可以預期得到多少報酬率 E(Rs)?那這些報酬率又是從哪邊出現的?」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們進一步來檢視預期報酬率的四個來源,讓投資人更知道自己在賺什麼錢:


  • 股息報酬率表達當你用 Po 的價位買進某間公司的股票後,未來預期可以得到多少的現金股息收入 E(D1)?由於未來的現金股息有不確定性,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儘可能用越便宜的價位買入股票,來提升該報酬率。
  • 盈餘成長率簡單的來說就是公司的 EPS 的成長性。通常在財務上會用 Sustainable Growth Rate(不增加財務槓桿情況下的長期盈餘成長率)、即 ROE x(1- Payout)來代表,公司只要能夠盈餘繼續成長、你的報酬率就越高。
  • 評價調整報酬率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買低賣高(賣高買低)」、「買便宜等於高報酬,買更便宜等於更高報酬」在講的報酬率,而這也是價值投資者不斷在追尋、分析師日日夜夜研究想要得到的聖杯:在市場上找到被訂錯價的超便宜(或是超昂貴)股票,進而早在市場完全反映所有資訊之前買進(或是放空),藉此得到市場修正股價時的報酬率。
  • 動能報酬率這是什麼東東?你猜的沒錯,就是技術分析所能帶給你的額外報酬。雖說很多「正派」的財務分析師鄙視這個報酬率,但不代表這個報酬率不存在,尤其在台灣這個資本市場參與者素質沒那麼高的地方,KD、籌碼、RSV......這些市場動能指標依然能提供 部分的報酬率,並且讓電視上的「老師」們可以丟很多很多的筆。

你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投資派別」想要傳達的內容,都可以用上面這四個部分來解釋:


  • 股息報酬率加上盈餘成長率,就是所謂的「基本面報酬率」、Gordon Return,而根據財務學的研究,長期之下 市場全體投資人能享有的報酬率,也就只有這個基本面報酬率(沒有訂錯價的問題、技術分析也沒有用),所以你該注重的是分散非系統性風險、並且降低投資成本...所以快去買能代表市場報酬的 ETF、指數型基金吧,而且重點是你還可以在長期打敗幾乎 80% 的基金經理人!
  • 和前面講過的一樣,價值投資者則重視「訂錯價」所帶來的機會。祖師爺 Graham 採用 Net- Net Investing(衡量清算價值與市值的差距)就是純粹地考慮公司資產評價調整能帶來的報酬率;Warren & Charlie 後期則更進一步考慮「現在價值」與「未來成長價值」的差異所帶來的報酬率,而如果有哪間公司能在長期使投資人的股息&盈餘報酬率繼續成長,就是值得 Buy and Hold 的標的。總之有辦法以有系統的方式與高超的分析技巧、將投資部位買低賣高(或賣高買低)的都可以說是價值投資家族的人。
  • 技術分析要賺的就是動能報酬。不過現在很難找到「單純的」技術分析投資者,往往他們也會多考慮公司的基本面、題材與事件...等因素,讓丟筆能丟得更有自信一點、讓散戶的心再忐忑一點。

除了投資派別傳達的內容外,一些投資的行為也可以藉此解釋。舉例來說,為什麼買進一間偉大&每年都成長+賺錢的公司、還是會讓你賠錢?這很明顯地就是只看到「基本面報酬率」,卻沒有看到「評價調整」甚至「動能報酬」對於總投資報酬率造成的影響,如果買得太貴一樣會讓你在長期賠到不行、如果持有的時間太短,也有可能讓你被技術指標給傷害到。

其他像是為什麼要買指數型基金(前面有提到)、為什麼有人在鑽研線型(因為短期真的還是有報酬率)、為什麼要放空...只要了解報酬率的來源,就能比較看得清投資人到底在想什麼。

更重要的是,去更瞭解自己在期望著什麼樣的報酬、又會因為什麼原因成功或失敗。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